当前位置:化工图书网情感韩素音去世生于信阳 韩素音作品
韩素音去世生于信阳 韩素音作品
2022-09-13

韩素音去世,韩素音祖籍哪里?韩素音作品盘点,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去世享年96岁。韩素音原名周光瑚,生于中国河南信阳,韩素音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的作者,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最具吸引力。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

韩素音作品有30多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的有《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及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据小说改编的电影《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1956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

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去世享年96岁 生于河南信阳

韩素音去世 享年96岁图说新闻

在世界文坛上颇有影响的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当地时间2日中午在瑞士洛桑的寓所无疾而终,享年96岁。

韩素音原名周光瑚,生于中国河南信阳,父亲是一位早年留学西方的中国工程师,母亲是比利时人。韩素音在中国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在燕京大学和布鲁塞尔大学学医。20世纪40年代,韩素音的长篇小说《瑰宝》出版后,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生死恋》(又译《爱情至上》),轰动世界文坛,韩素音因此一举成名。她在文学创作上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约40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

韩素音的女儿周惠音和唐蓉梅表示,韩素音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本月8日在洛桑举行。

1959年,艾达·卡尔为韩素音拍摄的肖像

韩素音的传奇:至少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

韩素音生于1917年,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韩素音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铁幕时期穿行于东西方世界的国际友好人士、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的作者,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最具吸引力。

我花费许多时间阅读韩素音的作品,在一小时之内了解的东西,比我在中国待一年所了解的东西还多。——伯特兰·罗素

从家族中东西方文化碰撞呈现中国历史的侧影

韩素音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她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以流利英文写作中国故事。其作品有30多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的有《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及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据小说改编的电影《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1956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1994年,韩素音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巴金任会长)颁发的“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她“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韩素音《伤残的树》封面

韩素音在翻看新版的《伤残的树》

《伤残的树》是韩素音自传的第一部。父亲周映彤是中国第一代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贵族家庭。他们的相遇本应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惊艳碰撞,但在20世纪初期,这种交融却充满了苦涩与迷茫:玛格丽特对东方古国的浪漫幻想被乞丐、蝗虫、饥馑所取代,而心目中的“东方王子”,也成了无力保护妻子免受乡邻好奇目光及族间繁缛习俗纠缠的乡绅……韩素音和她的兄妹一出生就面临着血缘和文化的双重矛盾:他们在家讲中文,出外学英语;吃欧式早餐,中式午餐,混合式晚餐;上午穿着中式服装、带着毛笔和铜墨盒上中国学校,下午又去法国修道院学校……

全书通过作者父母对异国恋情的回述,比利时援华铁路协会代理人赫斯的自述,辛亥革命亲历者李劼人的讲述,作者三叔、四川美丰银行经理周见三的旁述以及作者童年记忆的影像回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动荡的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道道生动的侧影……

《伤残的树》成理解中国的经典读本 是周恩来激发创作热情

韩素音告诉记者:“从1964年动笔写这部家史,一直到1979年才得以完成。全书共分四部。每一部里包含历史、传记和自传,里面记录了几十年间的社会情况和历史事件,以及这些情况和史实对我父亲、我的家庭和我自己的影响。”

而这部书的由来,又是来自1956年她回国以及以后几年和周恩来总理及邓颖超大姐见面时的谈话。“周总理和邓大姐给我一些如此宝贵、如此有价值的启示,是我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新中国的远景,这种远景使我理解中国伟大的意义所在。他们对我的关怀和挚情激发了我的创作力,于是我感到自己必须把中国革命的情况以及使这一革命成为可能的中国人民,告诉给全世界。我在写这几部书时,也显示了我一己的斗争、怀疑以及对中国的热爱。”

记者获悉,韩素音已出版36部著作,其中多数用英语写成,少数用法语撰写,被译成世界各国17种文字。除了著书出版,韩素音还在北美、西欧、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电台、电视台、大学和公众集会上,发表过两千余次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

侄女眼中韩素音:挺拔优雅细心周到

韩素音的侄女周晓东女士1982年曾到美国纽约和她小住过几天,她说,“一起生活才发现这个姑姑会做饭,烧羊肉非常好吃。”老人家精神特别好,在周女士醒来时,韩素音就已经坐在她的打字机前工作了。她过着规律健康的生活,每天早晨一起床先工作两三个小时,然后才吃早饭。之后,出门走五里路,边走边构思她的书。回来的路上,顺便再买点东西。在周女士眼中,韩素音挺拔优雅,是因为她能坚持每天走路,挺直了腰板走。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韩素音

韩素音对侄女细心周到,会注意她的发质跟自己的不一样,买一瓶适合她的洗头水, 会请教发型师:“你看她的脸型和发质,剪什么样的发型好看?”会带侄女逛服装店并告诉她:“衣服不需要多,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样式和颜色。美国人工太贵,很少有人找裁缝做衣服。”一起挑选的绛红色带小白花的连衣裙到现在还是周女士的最爱,回家就要周女士试穿,还让她摆起姿势照了些照片。